社情民意

“高等学校评价体系”亟待优化

2019-02-15 17:41
字体:【    】 打印

四川省政协常委、绵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绵阳市委主委、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绵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委员、九三学社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杨剑,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四级主任科员杨凤反映,近年来出现了高校学生课堂出勤率不高和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职高生就业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师重视科研成果的研发而轻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几十年来,随着以“科学研究”为主线的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体系的实施,高校职责逐渐向着“重科研、抓推广”的趋势发展,高校教育教学功能逐渐弱化,甚至连正在投入巨资实施的高水平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中,也几乎没有“教育教学的建设内容和验收指标”,对高水平双一流大学的评价几乎完全取决于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科研人才和项目经费、高水平论文和科技奖等科学研究及成果指标。虽然今年我国的“本科教育大会”“成都宣言”和“新高教40条”等纲领性文件中对“高校科研教学失调”和“高校首要职责”等都有反思和充分认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仍然是以研究项目和成果为主导的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现在

一是教育教学人才少且未被真正重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中的人才分为三个层次、七个类别,涉及“教育教学人才”的仅占1/7;在2016年公布的第二批“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其中大学教学名师48名,占比仅为3.6%;教学成果奖4年评审一次,而科研成果每年评审一次;“国家级科技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仅转发荣誉证书悄悄了事。

二是高校教师晋升职称指标不合理,目前高校晋升职称几乎完全取决于“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和人才帽子,重视科研的教师比重视教育教学的教师更容易出成果和晋升职称,直接导致老师不愿意投身教学。

三是高校中涉及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数量少,且资助经费非常有限,甚至高校引进人才时完全取决于“科研项目和论文”,而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经历”无关。

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教授知识,还包括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推广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为此,建议:

一、制定平等对待“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项目、成果和人才的保障性制度。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时按照“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和“推广服务型”三个类型,在不同指标体系下晋升职称,促使重视教育教学的教师与重视科研的教师具有同样机会晋升职称。给予“国家级教学名师”与“长江学者”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设立与“两院院士”对等的“教育院及教育院士”,从制度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局面,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建立有效平衡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绩效和奖励机制,在高水平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增加“教育教学”的建设和验收指标。加大“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层次和力度,设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当分量的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开展教育教学规律和新形势下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研究,保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大学。

三、在国务院学位办主导的学科评估中,加大对教学成果奖、教学人才、教改项目、教材、在线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权重,引导高校重视对教育教学基本软硬件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于新时代奠定基础。

浏览次数: